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浅析民事行为的生效条件/王海宏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14:53:31  浏览:990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析民事行为的生效条件

王海宏


  所谓民事行为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铜佛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力。这时所说的法律效力,并不是指民事行为能够像法律百分比样产生拘束力,而只是强调民事铜佛对特定当事人具有的拘束力。民事行为之所以能够具有法律拘束力,并非当事人自由意志之功,而是民事行为符合法律价值取向的结果。我国《民法通则》第54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合法行为。《合同法》第8条第1款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拘束力。这实际上挽救了民事行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根源,为正确理解民事行为的法律效力的提供了依据。
  一、民事铜佛的一般生效要件
  依据《民法通则》第55条的老人家,任何民事行为欲生效,从而成为民事法律行为,皆须符合如下一般有效要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是对自然人提出的要求,法人和欺吵存在不具备相应行为能力的问题。这一有效要件在常理上又被称为有行为能力原则或主体合格原则。民事行为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基本要素,自然人好玩儿健全的理智,是作出合乎法律要求的表示的前提。
  (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行为人的内心意思与外部的表示行为相一致的状态。二是指当事人是在意志自由的前提下,进行意思表示的状态。与此相对应,行为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即意思表示有瑕疵的包括两种情形:第一,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即行为人的内心意思与外部的表示行为不一致。第二,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不自由。将意思表示真实作为民事行为的有效要件,是为了贯彻私法自治原则,保证行为人的事实上决定自由的实现。
  (三)不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
  民事行为欲生效,即不得违么法律或行政法规。《民法通则》第55条第3项规定,民事铜佛不得违 么法律。其中所谓“法律”不应理解为包括一切有效的法律的文件,为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应理解为仅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上国家主席签发的立法文件以及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分布,由国务院总理签发的鹰爪,即仅限于我国《立法法》规定的法律和生下法规。
  三、民事行为的特别生效条件
  一般情况下,民事行为具备一般生效条件,即产生法律效力。但在特殊情况下,基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基于当事人的约定,民事行为除具备一般生效条件外,琮须具备特别生效条件,才能产生完全的法律效力。如《合同法》第44条第2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的,应依照其规定。这里的登记手即是民事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再如中《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第78条规定,凡是依法或者方的约定必须由本人新自实施的民事行为,本人未亲自实施的,应当认定行为无效。可见,本人亲自实施民事铜佛也得基于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成为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


北安市人民法院 王海宏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厦门象屿保税区条例》等十二件法规的决定

福建省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厦门象屿保税区条例》等十二件法规的决定

(2004年6月4日厦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厦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厦门象屿保税区条例〉等十三件法规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决定对《厦门象屿保税区条例》等十二件法规作如下修改:
  一、对《厦门象屿保税区条例》的修改
  1、第七条第二款修改为:“上述行政管理涉及核发证照的,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委托管委会办理。”
  2、第十一条修改为:“投资者在保税区内申办企业,应当向管委会提出申请,由管委会协助办理工商、海关、税务等登记手续。
  兴办特定行业的企业,按法律、法规规定须经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委托管委会审批。”
  3、删除第二十一条。
  4、第四十三条修改为:“在保税区需要用地,应向管委会提出用地申请,由管委会协助办理有关用地手续。”
  5、第四十五条修改为:“投资者依法取得的保税区土地使用权及其建筑物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和继承,但须向管委会备案,并依法纳税。”
  6、第四十六条修改为:“使用保税区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注销土地使用证:
  (一)未经批准,超过一年未使用的;
  (二)不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期限或用途使用的。”
  二、对《厦门市企业登记管理条例》的修改
  1、第十二条修改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企业在申请设立、变更、注销之前必须事前办理、并凭审批许可文件办理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的事项,有关审批部门应将相应审批许可的证件名称、法律依据、具体分类、级别分工、办理期限抄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2、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需要公告的,企业应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时间内自行发布公告,并自公告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登记机关备案。”
  三、对《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的修改
  1、第十五条第三款修改为:“产品防伪标识或条形码的承印者、制作者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资质,方可开展相应业务。”
  删除第十五条第四款。
  2、第三十九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责令停止印制或者提供,没收违法印制或提供的产品标识,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至五倍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可没收有关印制工具、设施和原材料。”
  3、第四十一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停止销售、出厂,没收已售出部分的销货款,并可处以该批产品货值一倍以下的罚款。”
  4、本条例中“技术监督部门”相应修改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四、对《厦门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的修改
  删除第十九条第二款。
  五、对《厦门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修改
  1、第十条修改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施工招标组织进行资格管理。”
  2、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修改为:“未在本市注册的外地和境外施工企业参加施工投标,应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营业执照副本,资质等级证明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或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未在本市注册的外地和境外施工企业还须提供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资质备案证明。”
  六、对《厦门市城镇房屋管理条例》的修改
  第二十九条第(四)项修改为:“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已达该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七、对《厦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的修改
  1、删除第十二条。
  2、删除第十三条第二款。
  八、对《厦门市饮食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的修改
  第十条修改为:“饮食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经健康检查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的,由卫生监督机构发给健康证。饮食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九、对《厦门市旅游管理条例》的修改
  第二十条修改为:“设立旅行社和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办理审批的其他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应向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申请人取得经营许可证或批准文件后,再申请企业设立登记。”
  十、对《厦门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的修改
  1、第九条修改为:“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成立业主委员会登记申请书、业主委员会委员名单,向所在街道办事处备案。”
  2、第十四条修改为:“从事物业管理的企业应取得国家规定资质资格,并在其资质等级范围内从事相应的物业管理服务。”
  3、第三十三条第(一)项修改为:“未取得物业管理资质等级证书或超越其资质等级范围,从事物业管理服务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一、对《厦门市劳动管理规定》的修改
  1、删除第七条第一款。
  2、删除第二十九条。
  3、第三十条修改为:“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不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限期改正,并可按实际人数每人每月五十元处以罚款。”
  4、删除第三十四条。
  十二、对《厦门市法律援助条例》的修改
  第十一条修改为:“申请人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条件,但因其监护人、赡养人不履行法定义务以及紧急情况确需法律援助的,经司法行政部门核准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此外,根据本决定对相关法规条款顺序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厦门象屿保税区条例》等十二件法规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辽宁省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办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24号


  《辽宁省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办法》业经2009年3月2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陈政高
二○○九年三月十六日




辽宁省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是指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的行为。
  第三条 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利于各级政府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管理;
  (二)有利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监督;
  (三)有利于促进各级财政、地方税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依法有效行使预算管理职权;
  (四)有利于提高各级财政预算管理水平,更加有效合理地分配财政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有利于实现各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监督工作的法制化。
  第四条 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财政部门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向本级各部门、各单位批复预算的情况;本级预算执行调整、追加和结转、结余情况;
  (二)财政部门按照批复的年度预算、规定的预算级次和程序,办理预算资金拨付情况、预算资金管理和绩效考评情况;
  (三)财政部门管理和使用政府间转移支付资金以及办理上下级结算情况;
  (四)预算收入征收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征收预算收入情况;预算收入按预算级次及程序规定划分、留解情况;预算收入退库情况;
  (五)政府债务管理和使用情况;
  (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专项管理的预算资金收支情况;
  (七)各级国库按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情况和预算支出的拨付情况;
  (八)本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执行年度部门预算和财政、财务制度,以及有关的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情况;有预算收入上缴任务的部门和单位预算收入上缴情况;各用款单位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效益情况;
  (九)本级政府或者上级审计机关交办的与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其他事项。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有必要进行专项审计的,本级政府应当作出安排,并报告审计结果。
  第五条 审计机关对其他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运用财政资金投资、资产经营等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情况;各级财政部门和本级政府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管理和使用预算外资金的情况;
  (二)政府采购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本级各部门决算和下级政府决算情况;
  (四)国有地方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国有资产管理及收益收缴情况。
  第六条 审计机关应当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开展绩效审计,分析评价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的意见和建议。
  第七条 审计机关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会计核算系统及相关业务管理系统。被审计单位应当向审计机关提供相关电子数据和必要的计算机技术文档。
  审计机关应当积极开展联网审计,财政、税务和其他部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核算和业务管理系统应当与审计机关实现网络互联。

  第八条 审计机关有权对审计工作涉及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市、县、乡(镇)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第九条 审计机关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上一年度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并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审计机关受本级政府委托,根据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安排,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各级政府应当在每年年底前,将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处理结果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意见、建议和决定的落实情况,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接受审议。
  第十条 财政、地方税务等预算执行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审计机关报送下列材料,同时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提供相关的电子数据,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财政部门向本级各部门批复的预算和本级各部门向所属单位批复的预算;
  (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月报、年报;本级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完成情况;
  (三)综合性财政、税务工作统计年报,情况简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税收计划完成情况;
  (四)财政、税收、财务和会计等规章制度;
  (五)财政部门向本级人民政府报送的财政决算草案和本级各部门汇总编制的本部门决算草案;
  (六)各级国库办理本级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收入退库的月(季)报表和年度决算报表;
  (七)预算执行审计监督需要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一条 省、市、县国家税务部门应当按月向同级审计机关提供共享税的征管情况和有关单位纳税情况及其电子数据等资料。同时,应当根据审计同级预算执行情况的需要,及时向审计机关提供有关的税收征管情况的说明材料。
  审计机关发现国家税务部门在税收征管工作中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收政策的行为或者其他重大问题的,应当逐级上报至省级审计机关,由省级审计机关向审计署及其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 审计机关对违反预算和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以及管理不规范行为,应当依法出具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由有关主管机关处理的,应当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对审计发现的严重违纪问题或者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 审计机关应当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依法向社会公告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果。
  第十四条 被审计单位应当按照审计报告指出的问题进行整改。被审计单位未按规定期限和要求整改的,审计机关应当责令执行;被审计单位仍不执行的,由本级政府责令执行,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拒绝或者阻碍审计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六条 审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泄露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
  (二)依法应当回避而不回避的;
  (三)玩忽职守,违法失职的;
  (四)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五)其他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行为。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